当前位置: 首页> 历史> 穿成朱祁镇,我反手缔造大明工业 > 第四十一章 朱祁镇科普课堂

第四十一章 朱祁镇科普课堂

作者:天边白云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

朱祁镇见状,顺势就给在场的大臣门上了一场科普课。只见他举起手中的望远镜说道,诸位请看,此物名为望远镜,来自西方一个号称海上马车夫的国家,西方人好奇技淫巧之物,琉璃瓦便是西方之物,但是琉璃瓦不仅可以用作遮风避雨之物,纯净的琉璃瓦根据不同的厚度可以组合成为这个千里江山镜,通过此镜可以增长人之目力,可以看清千米之外的东西。诸位试想,行军打仗之时若是能有此物,岂不是能够料敌先机。如果我大明边哨能够都能够配备此物,岂不是能够率先发现敌人来犯,提前预警,就能够免去很多败仗。然而我大明自诩天朝上国,享受万邦来朝的无上尊荣,不屑于这些奇技淫巧之物。可是在朕看来,如若不去仔细探索,就不会发现他的真正用处,如果神农不尝百草,就不会发现哪些是药哪些是读。上古先贤的故事告诉我们,要亲身经历,亲自实践,才能够认清正确的方向。格物方能够致知,如若一味呆坐于书斋之中,抱着古文做文章,所做文章就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,终究是空谈。至圣先师周游列国,方有《春秋》传世,然而如今天下学子多数寒窗苦读经典而不去实践,岂不是舍本求末,缘木求鱼。依朕看,科举取士之道已经开始沦为下乘,不拘一格降人才放才能够为国家找到真正干实事的人才。朱祁镇说完,不仅一众大臣目瞪口呆,就连在场的将领,有些人本身就没啥文化的大老粗也觉得隐隐越不对劲。毕竟自古以来,科举都是取士之道。科举制度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官员,皇帝居然当着大家的面,说科举开始沦为下乘,这不是让众多读书人失去了目标?“陛下慎言,科举自隋唐以来便是取士之道,千百年来的经验表明,科举能够为国家带来大量的治国之才,为国家稳定,皇权稳固贡献了重要的力量,陛下此言,让天下士子听到,恐怕要寒了天下士子之心”李贤赶忙上前说道。“臣等人为李阁老所言极是”,在场的大臣都附和说道。朱祁镇一激动就说了一通,毕竟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,科举制度为封建王朝提供了大量的奴仆,帮助权贵更好的统治百姓压榨百姓。但是科举制度也压制了读书人的思想,让读书人一天到晚都埋头作八股文,限制了自然科学的发展,间接导致了后世的一场大灾难。朱祁镇听到李贤等大臣的说辞,说道“那你等到是给我说说,汉之萧何等能臣干吏,唐之魏征,长孙无忌等人,历朝历代的开国功臣,哪个是科举考出来的状元郎”,众人听完,一阵无语。但是大家心里都隐隐约约感觉到,时代好像真的要变了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